結緣,始于興趣
從重慶大學建筑系畢業后,周智偉入職到歷史悠久的重慶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簡稱“重大設計院”),成為了一名建筑設計師。談到為什么會進入建筑這個領域,周智偉說,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對于繪畫的一腔熱愛,另一方面是當時家人更傾向于就業情況樂觀的理工科專業,所以需要繪畫功底的建筑學專業就成為了他高考時的首選。
工作伊始,周智偉接觸的項目主要是住宅、學校、辦公樓等民用建筑的方案設計,直到2000年,他開始接觸到第一個醫院項目——瀘州醫學院外科大樓。該項目正好位于周智偉的家鄉,所以周智偉對此項目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瀘州醫學院的外科大樓對于從沒接觸過醫院設計的周智偉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比起以往的民用建筑,如住宅,辦公等,很多都是有標準層可參照的,但外科大樓的建筑不同,可參照的標準層較少,尤其是建筑的一層和二層平面,流線布置的相當復雜,且平面圖需要完全展開繪制,沒有可以引用的標準圖,當面對ICU、手術室等專項設計和復雜的醫療工藝流程時,周智偉充分領略到醫院建筑的綜合性與復雜性,并對其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更是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深入的研究。
2005年,周智偉接觸到了當時規模最大的醫院項目——重慶西南醫院門急診樓,主要負責后期方案深化及施工圖。集項目負責人、建筑專業負責人及主要設計人三重身份為一身的周智偉,從方案的擴初設計到施工圖,全程主導了項目的溝通和繪制工作。西南醫院門急診樓項目面積約為80000㎡,僅一層平面就在10000㎡以上,而且全部展開繪制,沒有可重復利用的部分,圖紙量特別大,不僅如此,建筑平面上每個細節還都要細化,這對于當時醫療建筑經驗還并不豐富的周智偉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同時,隨著方案的不斷細化,甲方的意圖與要求也有所變化,比如在施工期間增加了重達十幾噸的MRI設備,對房間的荷載和運輸通道的荷載要求都做了調整。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他與甲方多輪溝通磨合,不斷地調整細部方案,這些工作都讓周智偉對醫療項目的領會更為深刻?!搬t療項目需要了解的內容其實特別多,和甲方接觸也比其他項目更為頻繁,雖然過程比較辛苦,但當時的內心是喜悅和充實的?!敝苤莻セ貞浀?。
周智偉對醫療建筑產生興趣,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就是他從小就在醫院的家屬區長大,對醫院本身就有感情,正是這些親屬,幫他更好地了解了醫院建筑的醫療功能及流程,如:內科、外科、ICU、門診部的運行等。
創新,注重細節
近年來,隨著政府投資醫療事業的力度加大,醫院建筑項目也越發增多,周智偉也做了許多的項目嘗試,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門診及外科樓、山西晉煤集團總醫院內科病房樓、重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遷建項目、成都軍區總醫院干部病房樓、重慶市銅梁區中醫院整體遷建項目、重慶市銅梁醫院建設項目、重慶市龍興醫院工程設計項目、重慶市江北區人民醫院兩江分院建設項目等。其中,他印象比較深的是2011年由他擔任項目負責人及方案主創設計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規劃床位1500張,占地面積92171㎡,總建筑面積208536㎡,服務人口近200萬,日門診量5000人次。醫院的建設目標是成為重慶西部新城區域醫療中心。工程建設分為二期進行,一期工程位于用地南部,建筑面積為90588㎡,包括門急診、手術部、醫技用房、病房以及后勤服務等主要醫療功能用房及配套用房;二期工程位于用地北側,主要為醫療綜合樓、科教及醫師培訓樓、心理咨詢中心。由于項目的場地高差變化較大,通常的“平鋪直敘”的綜合體做法很難實現,為了適應地形的高差變化,周智偉反復探索,最終想出了一個較為新穎的方案:在保證建筑的最佳的進深和面寬的情況下,創造更多的臨道路界面并結合地形高差分層設置不同的入口,以滿足醫院復雜流線的需要。設計將門急診、醫技、住院三大部分通過醫療街構成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交通流線及功能布置清晰明了、高效便捷。同時,周智偉也很注意細節的把控,根據重慶夏季濕熱、風速小的氣候特點,設計時十分注重自然通風、采光和散熱的需求,結合地形與建筑提供出不同層次、多種形態的庭院空間體系。設計中有不同標高、不同形態的屋頂綠化平臺及空中挑臺,為候診患者提供了舒適的室外等候休息空間,創造出適合當地的舒適、節能的空間。該設計還針對現代醫療技術更新頻繁的特點,充分考慮醫院未來的發展,為目前尚不普及的新技術預留發展空間,待技術發展成熟后可以直接進行有序更新。
注:內容來自本刊2020年10期
關注微博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
點擊加關注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
點擊加關注
《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 雜志社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 京ICP備05005871號 技術支持:九州科創
恭喜您
注冊成功
登陸成功
即刻開始瀏覽
密碼重置郵件
已經成功發送